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广东强调,要建设好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上实现新突破。

日前,为贯彻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江门市委宣传部出台《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加强乡村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中,“十个一”包括:一团一队(百姓宣讲团、志愿服务队)、一站一宫(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场一街(文化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一创一评(文明村镇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一约一制(村规民约、农村积分制)。

江门素有“中国第一侨乡”美誉,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是海内外华侨华人和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江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必要之举,是守好“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擦亮“文明形象展示地”城市名片的现实之需。

“这两年村子变化不小,我有些想法和大家一起聊聊”……在江门恩平的田间地头,一支以党员干部、技术人员、致富带头人、本土技术能手为骨干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把文明实践“流动课堂”搬到群众“家门口”,向群众宣传新思想新政策,传递文明新风尚,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提质赋能。

以精神文明建设为抓手,江门用党的创新理论筑牢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加强农村理论宣讲工作,组建百姓宣讲团,紧密结合群众思想状况和理论需求,面向群众广泛开展宣传教育,加强对象化、分众化、互动化宣传宣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农村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为实现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一目标,江门将深化拓展“碉楼下的党课”“榕树下的讲堂”“音乐党课”“七彩流动课堂”“田间课堂”等宣讲品牌,创新打造一批农村理论宣讲示范点,力争形成“一村一特色”宣讲矩阵。

从田间地头,到侨乡大地各村(社区),不少人还投身志愿服务,开展义剪、普法宣讲等活动,用“接地气”的服务积聚城市文明的内涵……近年来,江门推动志愿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文明江门”底色更亮,“爱心之城”成色更足。

为加强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江门发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作用,发展壮大志愿者力量,吸纳农村党员干部、先进典型、专业人员、致富能手、“五老”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持续提升农村志愿者注册人数和志愿服务,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增效。

在全国文明村——鹤山市共和镇来苏村,农家书屋三易地址最终落户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村民孩童读书的好去处。曾经有读者在来苏村这间农家书屋的留言本上写下一句话:“农家书屋是我假期每天都来的地方,每一次阅读分享都非常精彩,收获很大。”

如今,江门早已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县、镇(街)、村三级全覆盖,共建立中心(所、站)1500多个,并在此基础上,将触角延伸到机关单位、企业、学校、景点等地方,建设了1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驿站,打通文明实践基层“神经末梢”,推动文明实践在乡村遍地开花。

江门明确,要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其中包括加强文明实践示范阵地建设,各县(市、区)按照资源整合到位、体制机制健全、服务群众精准的要求,打造提升1个文明实践示范中心、7个文明实践示范所、35个文明实践示范站。接下来,江门市委宣传部将构建“纵横结合”的结对帮扶机制,一方面,推动全国、省级文明单位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形成结对帮扶机制;另一方面,推动各级文明单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属地社区结对,打造群众身边的文明实践点或驿站,对周围市民开放文化服务,以方便、舒适的服务供给满足基层群众对文化公共服务的迫切需求,形成具有江门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矩阵。

完善“点单—派单”机制和系统建设,建立“需求清单”、丰富“项目清单”、明确“活动清单”,以理论宣传、乡风文明、文化服务、农业科技、医疗卫生等为重点推出更多聚焦“百千万工程”的文明实践服务产品。

这个暑假,江门鹤山址山镇龙山小学学生麦彦聪和其他同学一同回到学校参加暑期班,收获满满。“以前暑假在家里玩或出去旅游,这个暑假我学习了艺术、健康等课程。”麦彦聪说。暑假期间,鹤山市13所乡村学校建立的“乡村学校少年宫”暑期班开班,让农村孩子在假期有了好去处,假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未来,更多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课程项目将丰富农村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江门将推动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发挥“侨乡特色”和江门名人效应,将地方自然、人文素材融入学校少年宫项目设计中,持续擦亮蓬江荷塘纱龙文化、恩平冯如航模制作、鹤山梁赞咏春文化等精品课程,形成“一镇一名宫,一校一特色”发展格局。

助力阵地真正“转起来”“活起来”,一系列举措不断落实:建好文化广场,丰富文化广场活动,利用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阵地,围绕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化拓展主题活动,经常性组织广场舞、地方戏会演、乡村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群众体育比赛、文艺培训等活动,提振群众精气神。

长乔村甘健威家庭是江门市“星级文明户”。其家庭成员相敬相爱、互相尊重,共同营造温馨、和谐、向上的“文明家庭”。“在村内,人人积极向这些优秀的村民学习,并将此作为自身行为的准则。”长乔村党支部书记张健华说。

文明村镇、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星级文明户等先进典型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排头兵。江门明确,要推进文明村镇创建,持续巩固存量、扩大增量,通过创新工作载体、完善考核内容、强化督促检查,形成市、县、镇(街)梯次推进的创建工作格局。同时,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不断丰富“星级文明户”新的时代内涵,激发群众参与积极性,2023年度各县(市、区)至少完成新评选100户。

今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作为启超先生的家乡,江门将深入发掘启超家风文化,持续打造一批家风家教实践基地,以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未成年人活动室、红色教育基地为阵地,将梁启超先生好家教、好家风送进万千农村家庭。

“又积累了不少积分,我兑换一包‘红心大米’!”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的老党员方学忠拿着一本“积分存折”来到该村党群服务中心兑换奖品。宅群村创新发放“积分存折”,把纷繁复杂的村级事务标准化、具体化,激发了自治活力。“我们通过建章立制,把积分制纳入村规民约内容中去,让村民更自觉、更乐于遵守村规民约,主动担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人翁角色。”开平市塘口镇宅群村党支部书记方晓莹说。

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是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农村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江门将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切实发挥村规民约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公序良俗、推进移风易俗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实乡村振兴战略、自治法治德治精神、环境保护(垃圾分类)、村庄规划、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等内容。此外,全面推行农村积分制,将农村积分制与“五邑志愿服务银行”项目协同推进,通过编印工作指引、问答手册、专题简报和组织开展培训等方式,引导积分制规范有序开展。

漫步省文明村——江海区礼乐街道英南村,抬头可望蓝天,推窗可见满眼绿,出门可感人情暖……一张张友善阳光的笑脸,汇聚成幸福“微表情”。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推进,英南村脏乱的地方变得干净整洁。“大家对新的生活环境感到很满意,还有很多人来村里旅游,一到周末村里总是热热闹闹。”村民老吴说。

一步一个脚印绘就乡村文明“长久之美”。江门将加强镇容村貌管理,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红色美丽侨村建设,以镇(街)所在地、行政村为主,在主要道路,村委会、公共广场等位置,以党的创新理论、乡风文明、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建设乡风文明一条街。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广东、江门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一环。接下来,江门市委宣传部还将推动各级各单位建立任务清单和台账,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完成时限,落实工作责任,确保示范工程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